
——东莞城市学院隆重举行2025年迎新晚会名鼎配资
10月27日,东莞城市学院2025年迎新晚会在校园内圆满举行。晚会以“以青春之名 赴时代之约”为主题,以“青春飞扬”“英雄赞歌”“多彩中华”三大篇章为脉络,将红色精神传承与岭南文化的地域特色深度融合,通过师生同台等多元呈现形式,不仅为2025级新生打造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水准的文化盛宴,更彰显了学校以文化育人、以美育人、以情暖人的办学温度。李振华、魏东初、方伟华、章德胜、周庆、李海冬、康贤刚、余竹根等在校领导以及校友代表、企业代表、媒体,二级学院和行政单位负责人、教职工与上万名师生共同观赏了这一场盛宴。
整场晚会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会歌《气势如虹》拉开帷幕。晚会第一篇章节目融合音乐与“十五运会”展现青春力量与社会担当,通过岭南传统武术咏春拳、白眉拳、跆拳道、街舞等表演,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。“青春飞扬”的篇章展现了学校校园文化、社团的丰富多彩。
“英雄赞歌”篇章以红色文化为主线,构建起沉浸式的精神洗礼场景。开篇情景表演通过叙事化演绎,带领现场观众回溯革命历程,唤醒集体记忆。歌舞《映山红》以悠扬唱腔与柔美舞姿,勾勒出革命岁月的赤诚与坚守。东莞城市学院教工合唱团与新传媒与艺术学院学生联袂演绎的《十送红军》,以和声传递军民鱼水深情,展现师生对红色历史的共同致敬。经典舞蹈《红色娘子军》则以刚劲有力的肢体语言,再现革命女性的坚韧风骨,让红色基因在舞台之上实现具象化传承,引导新生深刻感悟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。《游击队之歌》演唱者用铿锵有力的歌声,展现了游击队的豪迈。《英雄赞歌》是抗美援朝题材电影《英雄儿女》的主题曲,主唱与师生的合唱,将抗美援朝历史记忆转化为对青年的集体教育,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名鼎配资,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、国家叙事与大学生成长的精神桥梁。它既是对英雄的致敬,更是对新时代大学生“何以成为英雄”的叩问——在和平年代,青年需以知识报国、以创新担当,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。

晚会总导演、新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于兰英教授介绍说,学校今年整个晚会编排,不仅巧妙融合了大学生从入学到校园成长的故事,不仅通过故事融入红色文化的经典,更是聚焦岭南文化的挖掘与呈现,展现广东岭南文化的自信。歌舞《岭南好风光》中的民谣由新传媒与艺术学院在职教师邝富强老师重新填词,《莞香》由孙雅娟等作词、作曲,专业教师演唱,旋律中融入岭南水乡的灵动韵律,更有舞蹈表演专业学生伴舞,形象地表达岭南民俗风情,让新生直观感受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教师粤语演唱的《万里长城永不倒》以激昂旋律点燃家国情怀,并且在表演中还加入了2025级新生军体拳方阵学生代表的加入更添阳刚之气,与岭南文化的温婉特质形成互补,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元包容。鸿青堂表演的醒狮更是将岭南非遗文化在青年中的传承很好地衔接。于兰英说,通过节目把思政元素融合之中,寓教于乐。
迎新晚会总执行、团委书记范琪介绍说,今年迎新晚会发扬了师生协同、多方联动的参与精神,生动展现了学校凝聚力和广泛的参与性。教工合唱团与学生同台唱响红色经典,辅导员代表与大学生艺术团OLT街舞队共同演绎舞蹈《活力四射》,打破师生身份界限,展现平等协作的校园氛围,让迎新晚会超越单纯的文艺展演,成为凝聚校园力量、传递成长温度的精神纽带。
晚会还通过学校网络电视台“一网五端”多个平台进行了直播和展播,社会各界关心学校发展人士、师生校友观看,并纷纷留言点赞。
本次迎新晚会,不仅是一场隆重的对2025级新生的欢迎,更是学校落实“五育并举”,推进文化育人的具体实践。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与岭南文化的浸润熏陶,为新生构筑起文化认同的根基。师生同心创作的参与模式,则让新生深刻体会到校园共同体的归属感。此外,学校170位“十五运”东莞赛区赛会志愿者,10位“十五运”深圳闭幕式志愿者代表也参与了本场晚会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以文化活动为载体,推动红色基因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,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兼具精神高度与文化厚度的育人环境。
通讯员:吴锦鹏、叶云峰名鼎配资
瑞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